close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

地點:土城區清水市民活動中心

時間:晚上7點30分~9點30分

課程主題:看圖說故事(鳥類)

主持:李佳穎

記錄:彭玉美

因應10月份駐站主題:土城常見的鳥類,特於今晚排訂看圖說故事,請各組來談談相關鳥的知能。

首先上場的是第三組~台灣藍鵲

台灣藍鵲又稱長尾山娘,屬於鴉科,為台灣特有種。有明顯的保護地域傾向,會有驅趕的行為,尤其在繁殖季時特別的明顯,繁殖季大約在每年的3月至7月,每年約生育2次,而每次約產下3至8顆蛋。

台灣藍鵲與中國藍鵲的主要區別為:

台灣藍鵲的頭部中央黑色、黃色虹膜、藍色腹毛。

而中國藍鵲頭部中央白色、紅色虹膜、白色腹毛。

台灣藍鵲的繁殖制度是採用合作生殖中稱為巢邊幫手制的模式。也就是在繁殖時除了親鳥之外,還會有兄姐來幫助撫育幼雛。

健明藉以領頭羊帶領羊群外出返家的動物本能,進一步說明鳥兒的飛行也具有方向感的喔。

接著由第ㄧ組~白鷺絲

看圖說故事,看官各有不同解讀,但絶不是小白鷺長大變中白鷺、大白鷺而至老了的夜鷺。

白翎鷥,車畚箕,車到溪仔墘。跋一倒,抾著兩仙錢。這首可吟唱的童謠,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小白鷺,黑色喙、眼先裸露部黃綠色、長黑腿、黃色的腳趾。生活在平地至海拔1,700公尺的水邊,為主動的獵食者,主要是在淺水中漫步,一旦發現了獵物,就會加快腳步,輕盈的奔跑緊追獵物。而有時也會站立水中不動伺機偷襲。更有許多捕食的技巧,特別是以腳攪動水底,將底棲生物驚起再加以捕食。

以水中沉思,靜觀其變之態,長腿尖嘴捕食魚兒,嘴到魚來,真是聰明的水鳥。

黃頭鷺喜群居又常常棲於牛背上,因此又名「牛背鷺」,停棲年背吃寄生蟲,是農人口中協助除蟲的益鳥。

大白鷺常與鷺科其它的鳥類如小白鷺、中白鷺、蒼鷺和黑面琵鷺等混群在各類濕地覓食。嘴裂在眼睛後面,而小白鷺的嘴裂是在眼睛的正下方。

中白鷺喙長比小白鷺和大白鷺都要短,喙黑色、眼先黃綠色、腳黑色。冬季和非繁殖個體身上無簑羽,喙黃色、尖端黑色、眼先黃色。

接下來是第四組~猛禽

「猛禽」兩個字依字面的意思,就是指「兇猛的鳥類」,而以現今鳥類分類學觀點,猛禽包含兩大類,一類是老鷹,一類是貓頭鷹。不過,老鷹與貓頭鷹都是相當廣泛的稱呼,平常我們所說的「老鷹」指的是「隼形目」這一類的鳥,而「貓頭鷹」則是指「鴞形目」這一類的鳥。

老鷹是黑鳶的俗名,台語為「鶆鴞」。尾形像魚尾,翼大擅於飛翔,嘴形鉤曲,眼睛非常銳利,趾有銳利的爪,嘴腳皆強勁有力。捕食魚類、青蛙、蛇類、鳥類等。

猛禽的生態地位,是高級消費者,位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山上大冠鷲,市區鳳頭蒼鷹,控制一些鼠患,是蛇、蛙…等小動物的天敵,控制數量以達生態平衡。

相信大家都知道2015年上映的生態紀錄片《老鷹想飛》,揭露1980年代起,因為農藥「加保扶」與老鼠藥的使用,而導致黑鳶大量死亡,進而造成的生態危機。

由於黑鳶食腐肉,因此也被稱作「大自然的清道夫」,守護黑鳶的食安,也是守護人的食安,人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

接下來上場的是第六組~翠鳥

翠鳥又稱魚狗、釣魚翁,雌雄基本上相似,但雄性的鳥喙全為黑色,而雌性的則是上黑下紅的顏色。

翠鳥通常單獨或成對行動,個性通常較為膽小,一旦受到干擾就會迅速飛走。

翠鳥喜歡站在順光處捕食,以減少水面的反射干擾,增加捕捉成功率。注視水中游動的小魚,找尋機會垂直撲入水中獵物,抓到魚後,通常會先把魚對著樹枝、石頭或地板敲擊,待魚昏死之後才一口從魚頭吞下或飼餵給幼鳥。吃完食物後會把無法消化的骨頭、鰓、尾、鱗片等在消化道內擠壓形成食繭,再吐出。

繁殖期為3至7月,每巢產卵5至7枚,養育合作,由雄雌鳥共同孵卵。

再來是第二組~鴕鳥

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鳥類,雄鳥體形較雌鳥大,身高約200至250公分,最高可達270公分,體重約100至150公斤,而雌鳥體形略小,身高約175至190公分,體重約100公斤。

鴕鳥的翅膀在演化過程中失去飛行能力,翅膀主要的功能變成用來平衡身體、在寒冷的季節用來覆蓋身體以保持體溫及繁殖期時用來跳舞求偶。雖然不會飛,但善跑,抵禦天敵靠粗壯的大腿以及快速的奔跑能力,可持續奔跑20至30分鐘,最快速度可達每小時70公里,鴕鳥也是非常膽小,如掠食者緩慢的靠近牠們時,會毫不畏懼的向前反擊,但當掠食者高速衝向牠們時,鴕鳥會害怕的跑給敵人追。

腿長約1公尺,脚有2趾,由第3趾和第4趾演化而成,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2趾鳥。雄鳥黑色,尾羽白色,是非常有價值的裝飾羽毛。

鴕鳥的巨大眼球,一個眼球的重達可達60公克,視力佳,可看清3至5公里遠的東西。

有人說,鴕鳥遇到危險會把頭埋進沙子中逃避,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由於鴕鳥沒有牙齒,會低頭取食沙子和小石頭幫助消化,遠看就像把頭埋在土裡,而且鴕鳥會在沙地上挖淺坑,並將蛋產在坑內,在孵化過程需要不斷地翻動,當親鳥用鳥喙挖洞或是低頭翻轉鳥蛋時,從遠處觀察也像是把頭埋進土裡一樣,才造成了大家的誤解。

最後登場的是第五組~八哥

首先來了解本土八哥與外來種八哥的區別

台灣冠八哥,嘴喙象牙白、基部有一搓羽冠,全身羽色漆黑,是二級保育類。

家八哥,頭黑色身體棕色,眼睛周圍有黃色裸皮。

白尾八哥,頭黑色身體灰色,嘴喙鮮黃色。

台灣的原生八哥約占5%,白尾八哥大概占了62%,家八哥占31%左右。

早期因為八哥可以學人類說話,是很受歡迎的寵物鳥。因有商機,所有從國外引進白尾八哥與家八哥,而後來飼養風潮不再,牠們就被棄養或從籠中逸出。

八哥會在交通號誌的錏管築巢,錏管對八哥來說,就像恆溫的孵蛋器,能幫助親鳥節省孵蛋時間。

從調查資料顯示,家八哥顯著成長了550%左右,白尾八哥則是成長250%左右。分析原因為都會地區擴張,而且外來種八哥對城市的適應力強,為了避免競爭,本土的台灣冠八哥就退縮到外來種八哥應用比較少的棲地,以致族群趨勢沒有明顯變化。

外來種的入侵,直接影響了生物的多樣性,但是保育的資源有限,對於外來種問題,政府只能從危害程度比較嚴重,可行性比較高的物種著手。

以鳥類為例,近年來投入最多移除資源的是埃及聖。為了保護本土的鷺科鳥類,政府曾經採用比較溫和的繁殖控制,降低埃及聖的數量,但效果不彰。後來決定採用槍移除成,至目前已移除一萬七千多隻,但投入經費已經有數千萬元。因此移除是末端手段 更重要更關鍵的是源頭的控管。

我們要賞鳥、愛鳥,但不要有籠中逸鳥。

透過今晚各組的充實內容,精彩分享,相信伙伴們受益良多,對下個月的駐站解說主題必是信心滿滿。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113年9月26日研討會~看圖說故事(鳥類)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景保2019第四組 的頭像
    景保2019第四組

    土城景保第四組

    景保2019第四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