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908 ~ 談濕地的鳥類生態
講師:徐景彥 課程主持:王月嬌 / 助教記錄:廖武堅
老師上課首先強調濕地; 1971 年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第1 條,開宗明義將濕地 定義為:「濕地是指沼澤(marsh)、沼 地(fen)、泥炭地(peatland)或水域 所構成之地區,無論是天然或人為、 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動、淡水、鹹 水或兩者混和,其水深低潮時不超過 六公尺者。」
台灣山多平原少;3000公尺高山260座,由於海拔高度不同;形成熱帶、亞熱帶、 溫帶、寒帶等不同氣候,又處於候鳥遷移重要途經之地,造就台灣豐富多樣的鳥種
台灣依鳥類出現性質將台灣現有鳥類分成五類:
一.留鳥(20.8%) 約140種,其中30種為台灣特有種
二:候鳥(43.0%) 近300種 冬候鳥 過境鳥 夏候鳥
三:迷鳥(25.1%) 白鶴(201412_201605)金山清水
四: 海鳥(4.3%) 信天翁
五:引進種(2.6%) 埃及聖䴉 40年前從私人野生動物園逸出 3年移除20000隻
翠鳥
身披藍羽衣的翠鳥,因棲地環境改變、河流汙染嚴重,早期台灣溪流旁隨處可見的景象不再,屏科大鳥類研究室為了讓翠鳥回家,歷經三年時間,改變人造坡面、設計了翠鳥專屬鳥巢箱,成功讓溪畔重現翠鳥身影。在「河川整治」工程下,原本斜切面的綠色河岸也被水泥取代,翠鳥少了覓食機會與棲地空間。
屏科大野保所教授孫元勳說,他和研究團隊從三年前展開「翠鳥棲地復育計畫」,去年在十六組人造坡面中,有十組記錄到翠鳥挖洞築巢,今年團隊更進一步運用鳥巢箱,目前設置七個鳥巢箱當中,已有一個鳥巢箱成功讓翠鳥在裡頭繁衍下一代。
黃頭鷺
黃頭鷺為夏候鳥,每年往南遷徙,約 9 月初途經嘉義梅山鄉太興村,群鳥編隊飛過山頭,最高峰單日萬隻以上,當地居民稱生毛樹溪為鳳凰穴,因此,每年黃頭鷺過境被外界稱為「萬鷺朝鳳」,吸引許多人專程到太興賞鳥。
黑腹濱鷸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連5年調查候鳥來台度冬情況。今年報告指出,受到中國大陸沿海打造「新長城」,破壞原有棲地,13種度冬候鳥的數量明顯減少。
唐白鷺
唐白鷺主要分佈在中國大陸,但隨著中國的開發與人為的干擾,棲息地日漸縮小,唐白鷺的數量也就越來越稀少,與台灣黑面琵鷺一樣,唐白鷺名列在瀕危的稀有鳥類。外觀與小白鷺十分接近,冬羽時不易辨識,主要辨識依據是夏羽的唐白鷺嘴為黃色,且頭後飾羽成一束型,有別於小白鷺黑嘴、頭後飾羽二、三根。被列為亟待保護之稀有鳥種的唐白鷺,過境時在台灣北部並不算罕見,尤其偏好河口、沙洲。
保護小燕鷗繁殖棲地
保護小燕鷗繁殖棲地營造工作,包括搭建圍籬、防止流浪犬入侵,並布設假鳥吸引小燕鷗築巢。小燕鷗喜歡群聚在開闊的海邊沙礫地築巢,是唯一在台灣本島繁殖的鷗科鳥類,牠們飛到台灣築巢孵蛋並養育幼雛後,會在7、8月時再南返,其中竹圍漁港北堤、許厝港重要濕地、富林溪出海口、白玉海灘及大潭G1、G2區等是小燕鷗在桃園沿海的5個主要繁殖棲地。
光電埤塘
桃園野鳥協會也發現只要安裝了光電板的埤塘就很難看到雁鴨科的鳥類,在保育團體呼籲下桃園市府決定,除了目前8座已有的埤塘電站持續運作,第二階段要設置的46口先暫緩,並且排除濕地都更計畫區和私人所有土地,給來台過冬的雁鴨留一塊地。